如今,冠心病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冠脉支架术和搭桥术。冠脉支架术是医生通过导管,将治疗所需的支架送到冠状血管,解除或缓解冠状动脉狭窄,开通闭塞的血管,从而使血管恢复正常,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支架手术虽能替代部分心脏搭桥手术,减少创伤和痛苦,并能尽快起到缓解症状、改善局部心肌缺血的作用,但术后只能改善放置部位的病变血管狭窄问题,只是把斑块“挤”在支架之外,而不是把血管斑块“割”出来,也不能改变整个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趋势。即使是药物涂层支架也只能起局部作用,而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管狭窄的点很多。
冠心病患者在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还需要长期服药吗?
北京首科心脏病专家指出,如果在手术中使用的是药物支架,那么至少应药物治疗1年左右。如果使用的是不带药物的裸支架,那么至少也应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有些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时会出现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该病患者在手术后1~3个月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和便常规,以便及时发现这些不良反应,采取中医治疗改善症状,另一方面中医药治疗能预防术后复发。
北京首科中医指出,有大量的支架术后患者,虽然坚持西药规范化治疗,仍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甚至持续较长时间,严重影响术后疗效,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那么,如何改善术后这些症状呢?
北京首科国际心脏病中医研究院专家强调,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的病理疾病,支架术只是一种临时的、姑息的、局部的治疗方法,支架术后血管的粥样硬化依然在不断进展,并不能阻断全身的病理变化。
而中医善于辨证论治,擅长从整体、宏观上调整机体的状态,延缓或阻止疾病的进展,这正是治疗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的一剂良药。
北京首科国际心脏病中医研究院专家针对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理念方法。
中医认为,血脉不畅、脉络痹阻是冠心病患者共同的病机特点,并将胸痹分为寒凝、气滞、痰阻、肝郁、血瘀、气阴两虚、阳气不足、阴虚等若干不同的证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专家指出,支架术后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准确的辨证,中医药的调节,来改善身体的状态,明显促进支架术后康复、减少心绞痛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根据临床总结,严重冠脉病变的患者,其表现可单独以心气虚甚至心阳虚为主,这类患者虽然接受了冠脉支架术,术后心绞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然以气短、乏力、周身疲惫、胸闷、甚至动则喘憋为主要症状,分析其病变的实质是心功能不全,特别是与舒张功能不全显著关联,往往也伴有收缩功能不全。这些症状通过中医“心脉重建活力合参疗法”通心阳,益心气,养心血,调营卫,可以明显缓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院心血管病治疗中心专家组经多年研究的"心脉重建活力合参疗法"核心配方——"心脉重建液"系列药物具有针对病灶、多靶点、主动进攻性治疗的特点,特别是对冠心病的主要成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特殊疗效!
"心脉重建活力合参疗法"可根据具体病情,拟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科学严谨组方,充分利用人体生物钟原理,通过十二经脉开合有时,准确、定时的给药,使药物有效分子瞬间突破血液屏障介入到血液中,随血液运行直达病灶。具有明显降低血脂、血粘度,清除血液复合物堆积,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达到破淤溶栓、疏通血管、增强供血能力,改善心脏功能。
实践证明:"心脉重建活力合参疗法"可通过激发心脏血管内皮细胞活力,有扩张和软化血管的作用,并能刺激和催生新的血管生成,有效促进心脏侧支微循环的建立。极大地减少和免除做介入和搭桥手术所带来的风险,从而使众多心脏病患者远离不可治愈的桎梏!
北京首科国际心脏病中医研究院,荟萃了古今中医高效验方、妙法,专家门诊汇集名老中医及优秀中青年专家,秉承“好医好方用好药”的原则,选用优质中药治疗各种心血管病,取得可喜的疗效,为广大患者节省了大笔医疗费,国内外患者纷纷来电预约就诊。
首科中医专家组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全方位诊疗,努力做到“接诊一位患者,满意一位患者”。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或者有就医需要,欢迎来电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咨询电话:010-8404789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金鱼池西区19号楼19-23; 邮编:100050
咨询电话:010-84047899; 010-64049299;
北京站:乘坐地铁2号线-崇文门站下(A1口出)(换乘)110路到金鱼池站下车即到
北京西站:乘坐673路;9路;特2路到崇文门西(换乘)110路到金鱼池站下车即可到达
北京南站:乘106路到金鱼池站下即可到达;乘坐:6、35、106、110、707路到金鱼池站下
乘地铁路线:乘地铁5号线到磁器口站下车(西北口出)换乘106路到金鱼池站下;
乘地铁路线:乘地铁5号线到磁器口站下车(西北口出)换乘106路到金鱼池站下
京公网安备:110101000801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0038107号-1